保险公司是如何赚钱的?靠什么盈利呢?
有行业专家甚至估算,现实中没有20亿以上真金白银是很难办成这事的。
实际操作中还有一系列苛刻的条件,比如:主要股东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信誉良好,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因此,想要拿这个牌照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但有了这个牌照,经营良好的保险公司,利润也是相当可观的呢!
2018年上半年盈利排行榜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大上市寿险公司上半年每天赚3.6亿元
从上市险企披露的2018年上半年业绩来看,国寿股份、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4家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合计实现净利润为659亿元,相当于每天赚3.6亿元。
2018年上半年实现营运利润355.95亿元,每天赚近2个亿,同比增长24.7%;
发现上面说的牌照值钱了没,经营得好就像印钞机一样有没有!
2018年上半年,有43家险企盈利,合计实现净利润943亿元;有36家亏损,合计亏损93.62亿元。总体上,大型寿险公司盈利能力远高于中小险企。
二、保险公司是怎么赚钱的
至爱给你说说保险公司是怎么赚钱的,他们主要利润来源于:费差率、死差率、利差率。
费差率
保险公司的实际经营费用支出与预计费用的差异。如果保险公司运营一个产品预计发生1000万费用,实际经营费用只用了800万,那么结余的200万就是费差益,反之就是费差损。
死差率
保险公司的被保险人实际死亡率与预计死亡率的差异。保险公司根据过往数据预期购买某寿险产品每10W人中有10人死亡(所谓的预定发生率),但最后只有6人死亡,4个人没有在期限内死亡而不用赔付的部分,就是保险公司的死差收益,反之就是死差损失。
根据产品不同,目前国内人身险产品常用的定价参考包括最常用的法定的《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10-2003)》、《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06-2010)》,也包括再保险公司提供的发生率和保险公司的自身承保经验。
划重点的时候到了,这里是保险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和银行的存款贷款有点类似,保险产品的保费也会有定价利率,比如说是3.5%((所谓的预定利率)),但是实际保险公司拿了你的保费去进行投资后获得的回报是5.5%,那么5.5%-3.5%=2%就是利差益,反之就是利差损。
一般来说,预定利率越高,对消费者来说,保费就越便宜;同时也就意味着需要更高的投资收益,保险公司才能盈利。
保险公司的赚钱能力和它的规模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每家保险公司的赚钱能力也是参差不齐,不谈宏观大环境的话,衡量保险公司的赚钱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销售能力
销售能力是保险公司赚能能力的直接体现,拥有庞大线下代理人队伍的传统寿险公司的销售能力优势非常明显。
2. 投资能力
投资收益占了保险公司收益的大头,当然大家千万别简单认为大公司就会强,小公司也有很好的资管团队,大公司投资失败的时候。
3. 定价能力
其实国内大多数保险公司都是靠利差获得高额利润的。即靠保险公司靠拿着投保人的保费去投资,实现“钱赚钱”。保险公司财力雄厚,因此,在投资市场上是比较有主动权的。
比如“泰康爸爸”,业务范围非常广:保险、资管、医养、康宁业务等,能赚钱不犯法的几乎都干了,拿着我们投保人的钱翻滚,做各类投资。
不过,大家不用担心保险公司把钱都拿去投资,没钱理赔,理赔的钱受到银保监会爸爸的严密监管,详细见:银保监会,神一般的存在!
保险公司必须保证偿付能力之余,进行投资。这时候想起16年的宝能了吗?保险公司的投资项目都是相对稳妥的。
三、既然保险公司那么强大
投保人岂不是很弱势?
这话说的好像很有道理,但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解。
如果保险公司以这为主要利润来源,你想想每天保险公司门口是不是应该堵满了拿着臭鸡蛋的老百姓。
至爱认为,理赔难一部分情况是因为我们投保人本身对自己的保险合同不了解造成的,而另外一部分是因为代理人脱离合同的承诺造成的。
保险公司拒赔与否,一般是按照合约办事,理赔的时候对着保险合同,该赔的赔;甚至不该赔的,迫于舆论压力赔了都有可能。保险公司都很在意自身的品牌声誉的。
学会看保险合同你就不会弱势
别管是代理人、经纪人还是亲戚,至爱建议你在投保之前,就应该详细了解你即将要投保的产品,保障内容有哪些,理赔条件是哪些,心里面大概要有个数。
有些同学反映,诸如重大疾病保险中的条款实在“繁琐冗长”,但是正是因为“繁琐冗长”,才能保证疾病的可量化性,才能在实务中进行鉴定操作。
索赔“不符合保险条款定义”是保险公司最经常做出的拒赔理由,也正是这种“拒赔”经常莫名造成保险公司故意不赔的形象。
至爱“保险责任”和“除外责任”
最后说两句
有钱人/企业的真正的赚钱办法是“钱生钱”。
别老想着保险公司企图通过拒赔来赚你的钱,他真正挣钱的方式是:拿着你给保费去赚更多的钱。万一你出事了,该赔的他还是要赔。
阅读完本文,相信大家对保险公司有了更深的了解,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给我们留言,说出你的感悟吧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