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之鞘管体会2 及踩过的坑
1.选择一个合适的鞘管,用肝素盐水浸泡鞘管和与之配套的扩张器(激活亲水涂层,减少摩擦力,防血栓)关闭阀门。
→鞘器和鞘芯连接底座需锁死(听到咔哒一声),防止其在鞘管进入时退出(不扣紧,容易出很多血)
→有的鞘不太好扣,注意拿根部,不然容易折管
2.检查皮肤穿刺点是否需要进行预扩张
→皮厚不厚(韧性):结合穿刺时的手感,老年和女性一般皮薄不用,有的男士需要扩皮
确认导丝硬度是否足以使鞘管进入。
→硬长鞘需要长和硬导丝(硬度不够,长度来补,需要透视下进导丝和鞘管,导丝拉直避免进分支,避免导丝打折)
如果鞘管较粗较长,或是腹股沟区有瘢痕,则要选用硬度更大的导丝。
→房缺导丝:加长加硬,支撑力才好。
无论用哪种导丝,都要确保导丝足够长,以保证导丝尖端较软的部分(头端)置于动脉内,而导丝主干较硬的部分在动脉穿刺针内。
→为什么导丝要比鞘管长很多,就是因为头部要软,后边要硬,头部软是安全进入血管,后边硬度保证支撑。软的部分支撑力不够,就像导丝头端。
→开关:需看清楚开关朝向,《没关上,动脉喷血!》
→湿外表:激活亲水涂层,摩擦力小《干的管子会涩,推进困难》
→肝素盐水:避免鞘管内短期内血栓(桡动脉穿刺的针很容易长血栓的,有的时候冲针管会打出小血栓来)
→冲洗鞘管和鞘芯:最开始还不会冲洗(从鞘口打水,喷到自己)
3.术者用一只手轻柔压迫穿刺点,另一只手推动脉鞘管顺着导丝进入皮肤,然后进入动脉。在鞘管置于动脉内期间,必须要持续对穿刺点进行压迫。
→固定穿刺处,一手送鞘,旋转状态,摩擦力小。
4.鞘管置入后,应经常冲洗鞘管管腔,在任何操作后都立即冲洗管腔。
→冲洗管腔内血液,避免血栓形成,尤其是保留鞘管时。
在对大血管或较迂曲的血管进行操作时,最好用缝线将鞘管固定于皮肤上,以防止鞘管可能会在较粗或迂曲的血管中发生滑动。
→如果局部扩皮后,进退器械时GC移位,会牵连鞘管移位,尤其是经股动脉。鞘管缝合固定,避免鞘管脱出来。
5.如果股动脉穿刺点钙化较严重或是周围有很多瘢痕组织,导丝可能会很容易进入动脉,但是扩张器或是鞘管进入会非常困难。这种情况下,扩张器尖端可能会被较硬的动脉壁回弹,整个穿刺系统,包括导丝及鞘管,可能在皮下组织发生弯折。
→瘢痕组织,增生明显,用力推送,鞘管头端损伤。
→由芯到鞘(先拿鞘芯扩,再换鞘管+鞘芯)
→由小芯到大芯,IABP时,Impalla时,逐步扩大穿刺口
术者应导入扩张器并使皮下的导丝伸直,在扩张器置入后,根据病情或输送鞘管的需要,可能要更换硬度更大的导丝。
→导丝伸直很重要,透视下进,才能保证不损伤血管。不然有可能导丝会打折,血管会夹层。
→器械越大,输送鞘越大,需要导丝支撑要强